搜索
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在线充值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本文来自

0471娱乐

0471娱乐

订阅|关注

请添加对本版块的简短描述

精选帖子

娱乐圈明星格局洗牌在即

[复制链接]

565

主题

565

帖子

2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2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6690 鹏辉aaa 发表于 2019-2-28 06:20:51
" 限薪令 " 再次升级,明星格局洗牌在即?
与其说 " 限薪令 " 是对 " 流量明星 " 的精准打击,倒不如说是娱乐产业的一场自救。
来源:娱乐硬糖  作者 | 叶春池


跑男成员因受到限薪令影响而进行了调整(图源:奔跑吧官方微博)
左手补税,右手限薪,娱乐圈的飓风还在持续。
2 月 22 日,爱奇艺 CEO 龚宇表示,自去年 8 月以后,内容的采购成本和制作成本都已经下降,演员片酬从最高的 1.5 亿开始回落到 5000 万,平台采购从最高的单集 1500 万回落到 800 万。


话音刚落,# 顶级演员片酬限价 5000 万 # 的话题便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。吃瓜群众喜闻乐见的同时,也免不了化身柠檬精—— "5000 万还少?"
不过话说回来,虽然 5000 万对咱们普通人来说已是天价,但对动辄过亿的娱乐圈来说,确实已经是 " 挥泪甩卖 ",国内娱乐市场在向良性发展,明星价格正在回归理性。


回溯娱乐圈这场历时数年的 " 通货膨胀 ",影视行业从 " 煤老板时代 " 发展到 " 房地产时代 ",听着是金主横行、人傻钱多,但整个圈子也算运转有序,还出了不少好作品。
可是发展到 " 互联网时代 ",视频网站之间的激进竞争,流量、IP 等概念的大行其道,把娱乐圈的 " 物价 " 一下子哄抬到计量单位简直不像人民币,倒像是日元。然而高价格却没有换来同等价值的作品,无论是天价片酬还是雷剧横行,都让吃瓜群众怨声载道,整个 2018 年的影视市场内外交困。


如今对明星片酬的限制,一方面是监管层的明令禁止,宏观调控影视市场回归理性。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市场自我调节的必然结果。当唯流量论一而再、再而三的失败,新人原创却屡屡成为市场黑马,就算没有监管压力,老板们恐怕也不愿意再花这个冤枉钱了。
事实上,也只有这种市场内发的力量,才能真正倒逼明星格局大洗牌。
这次来真的?
如果明星能带来相应的商业回报,那所谓的 " 天价片酬 ",就是存在即合理的市场现象。这也是为什么过去两三年间,广电爸爸不止一次的提出 " 限薪令 ",但市场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,明星天价片酬屡禁不止。
从 2013 年到 2017 年,明星片酬一路走高。这段时间,不仅影视剧版权费被急于用 " 独家内容 " 抢占市场的视频网站争抢抬价,还常常伴有资本杠杆,文艺作品也能化身金融产品。
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,天价片酬反应的是演员的供需矛盾。大剧越来越多,3 亿投资起跳,而一线明星却相当有限,为了争夺有限资源,自然是价高者得。而流量艺人、大牌明星在销售和发行上的便利,也让片方比起 " 合适 ",更看重 " 人气 "。


网传明星片酬
据说《孤芳不自赏》敲定演员后还没开拍就卖出高价,如果重金砸明星如此有效,那为什么不呢?
巅峰时期,明星片酬甚至会占到一部作品总投入的一半以上。但高额片酬却没能带来优质的作品,毕竟付了片酬之后,哪儿还有什么闲钱放在制作上。
不过,经过 2018 年的市场调整和政策加压,限薪和查税的双重压力,加上明星效应的逐渐失灵,不少综艺节目的阵容都进行了调整。变动最大的当属《奔跑吧》,节目一下走了邓超、陈赫、鹿晗、王祖蓝四位常驻嘉宾。《王牌对王牌》的王源和欧阳娜娜,也换成了华晨宇和关晓彤。


与一些明星放弃综艺不同的是,演员们还在苦苦挣扎。对于原来片酬超过 5000 万的演员,小部分已经接受了,更多还在观望。降价似乎是必然选择,但所谓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,不少明星开始跟限薪斗智斗勇。
比如有的演员会选择用缩短档期的方法来应对限薪。片酬减半,那档期自然也就减半。从账面上来看一部戏的片酬是少了,但压缩出的时间就又可以接另一部戏。到最后依旧是付出了同样的时间拿到了不变的片酬,并没有所谓的降低。
甚至还可以用压缩出的时间接品牌活动、广告代言,拿到的报酬不比演戏少,还更轻松。
除了压缩档期,还有不少开拓副业的。" 限薪令 " 发布后," 阴阳合同 " 外,很多明星以股权代替片酬,把自己变成作品的出品人、制作人,既可以躲开 " 个人片酬过高 " 问题,又可以合理避税。
周冬雨就是《幕后之王》的出品人之一,吴秀波更亲自操盘《大军师司马懿》,还引出几桩尚未宣判的官司。不给我片酬那我就从别的地方赚回来,换汤不换药,没准儿收入还更高了。


大明星抠脚,小透明当道?
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。若片方有钱、明星值钱,这个天价片酬怎么都能给出去。限薪的真正力量,其实不是自上而下,而是自下而上。观众的用脚投票,越来越不买明星的账,倒是 " 物美价廉 " 的小透明屡成黑马。
像《忽而今夏》这类网剧,一集成本 200 万元,30 集的成本还不够一位流量明星的片酬,但播出后效果还不错;相比之下,陈坤主演的电视剧《脱身》一集 640 万元,一部剧光是陈坤片酬就上亿,播出后却反响平平。


如果这类作品对比还不够明显,《如懿传》和《延禧攻略》一定是 2018 年最富戏剧性的两部作品。
从阵容上看,相比《如懿传》的全明星顶配,《延禧攻略》的主演大概只能去那边演个贵人。但也正因如此,花了大价钱在制作上,《延禧攻略》最终成为年度黑马,《如懿传》则未如预期。


《延禧攻略》不仅捧红了新人吴谨言,更是让一众游离在娱乐圈边缘的戏骨,像秦岚、聂远等再次翻红,重新回到观众视野。靠人卖剧,那是一锤子买卖;以剧带人,才是长远之计。
而这也倒逼艺人格局从 2018 年开始出现明显变化。硬糖君观察到,此前最活跃的几位顶级流量明星,除了早已杀青的电影或剧集外,目前都没有官宣参与新作品,估计是明星团队和资方都在观望。
相反的,白宇、朱一龙、邓伦、李现、黄景瑜这样的二、三线演员、新晋流量,则成为制作方争抢的 " 香饽饽 "。他们有的还不惜自降片酬,试图多演作品。包括一些有实力的新人小生,如张新成、彭昱畅等也很活跃。


正在内容市场的调整期,又遇到了查税、限薪,艺人市场格局的调整,怕是就在眼前。
市场的自救
与其说 " 限薪令 " 是对 " 流量明星 " 的精准打击,倒不如说是娱乐产业的一场自救。不管是片方还是播出平台,谁又不希望把钱用在刀刃上,谁希望自己的作品净是被吐槽呢。
以往市场是畸形的,资金是错位的,把大部分资金放在了演员的片酬上,剧本、布景、特效、后期等方面成本势必就会缩水,作品品质不能保障。这也是大批五毛特效,沙雕剧情存在的重要原因。


当初明星片酬飙升是市场决定,如今普遍降薪,其实本质也是市场自我选择的结果。如今网剧盛行,各平台对自制剧的把控也越来越开放,乐于给新人机会,也乐于在内容上进行创新。毕竟,如今无论是大 ip 还是大流量,都已不是万全之策,大胆创新倒没准赌对黑马。
以往在项目前期筹备阶段,通常看演员阵容和主创班底,资方基本就决定了是否参投。但现在被寒冬笼罩的影视公司都很谨慎,为控制风险,他们更看重的是内容本身和幕后班底阵容,这也印证了流量光环的褪色与内容为王的回归。
有趣的是,限薪令下娱乐明星暂时蛰伏,倒是让体育明星成了综艺节目的香饽饽。傅园慧一人就参加了芒果台两档综艺《我家那闺女》和《女儿们的恋爱》。体操奥运冠军陈一冰在《我家那闺女》中的一些言论,更是掀起了他与前女友、蹦床奥运冠军何雯娜之间的前尘往事,话题一路飙高。


新旧交替的大形势下,或许大牌明星应该忧心的并非降薪,而是曝光度降低后的江湖地位不保。这么看来,那些在粉丝眼中明星的 " 自降逼格 " 行为,没准儿才是识时务者为俊杰。
免责声明: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。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新浪立场。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,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。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
责任编辑:贾兆恒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


0471呼和浩特网X

0511.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

0511.net镇江网|镇江大小事,尽在镇江网!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。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,视频专题、国内外新闻、民生资讯、社会新闻、镇江论坛等。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,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。...

点击查看详情 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
友情链接